中醫課程全都是「各家學說」!

中醫教育裏面,每一門課都可以說是「各家學說」。這裡指的「各家學說」,是指那些中基、中診、內科、婦科……不說西醫課程,其實所有中醫學科,老師都是「各教各」!每一科之間未能夠有機的融合,怎樣叫學生融會貫通?怎樣體現中醫的整體觀念?

曾經有人統計過,中醫臨床各科裏面(內外婦兒骨傷五官),所用的方劑加起來有兩千多首!試問當今有那一個學生能背上?於是很多老師都美其名說,方劑都只是用來示範「法」,那既然如此,為何不用簡單一點、數量少一點的方劑來示範?這很明顯反映了,每一門學科之間,沒有互相溝通。

又例如中醫界都很重視經典,可是除了經典本身的四門課外,其他課程都與經典相距太遠了,臨床上運用經典的老師也寥寥可數,所以學生們都投訴,學了經典之後是應用不了的,只是一種空的理論。

這個問題的根本是,中醫理論究竟是「一」還是「多」?

例如說,幾個老中醫坐在一起看同一個病人,基本上是溝通不了的,因為大家的想法不同,大家只能說各自自己的看法。對於這種現象,有人認為這就是中醫的特點了!有很多不同的理論,可以「同病異治」。這雖然是一種說法,可是實際上反映了中醫理論已經偏離了「一」,而走向了「多」。「多」本身不是問題,假若「多」不能回到「一」,就好像一顆大樹,只剩下枝葉,沒有了根了,失去了生命力。

所以在設計中醫課程的時候,應當時刻都關注「一」,找回中醫的核心理論,然後圍繞著這個理論用不同角度去切入,讓學生到畢業的時候,能夠抓到「一」,才能夠道一生二生三生萬物……

(本文寫於2010年12月14日)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