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有一個熱潮叫「不抱怨運動」,而在我學中醫十年以後,也深切體會得到,做一個「不抱怨的中醫」,才是中醫走向未來的最佳方法。
在我身邊的中醫朋友,幾乎無一例外的,人人都對中醫的狀況感到不滿:學中醫的時候對課程設計感到不滿、醫院實習環境不滿、未來找工作不滿,對於沒有「好老師」感到不滿、抱怨中醫西化;行醫的時候又感覺診所醫院環境不好、賺錢不夠、患者質素不好、社會對中醫充滿誤解、中醫發展並不如意……這些東西,每當幾個中醫一起碰面,總是會說上一大堆,大吐苦水。
不妨抽身想一想,中醫從古到今幾千年,要說煩惱的事,古代的中醫更多吧。過去不容易學到中醫知識、很難拜訪名師,就連買一本中醫書也不容易啊!藥物也更不容易找全了,中醫要賺大錢更不可能……古今的中醫各有各的煩惱,不單是現代中醫才獨有的問題。
在我們初學中醫的時候,就是一心覺得中醫好,看到他正面的地方,認為傳統醫學淵博深厚,值得我們終身學習。可是,當我們被磨練洗刷過後,美好的原始動機卻逐漸遠離;當我們在談中醫、學中醫、想中醫的時候,假如大部份時間都是在想著負面的事情,不單浪費了光陰,更對中醫越感氣餒,沉溺在陰沉的感覺之中。這就好像人的陽氣不足,陰寒自然內盛了。
坦白說,我覺得中醫的現狀,悲觀實在是太奢侈了!我們沒太多時間,允許我們放縱感概。一方面中醫的人數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,全中國懂得開中藥處方的中醫只剩下大概2、3萬人,能夠算得上高水平的中醫不到2、3百,比大熊貓還要少啊;另一方面,人生有多少個十年?我們還有多少青春來學中醫?與其浪費時間嗟歎,不如珍惜光陰,積極進取。
這就好像一張白紙,上面沾了一些墨水,弄髒了,但它還有很大一片白色可以用;又好像半杯水的道理,一個杯裏面有半杯水,是感到「只剩下半杯了,真可惜」,還是覺得「我還有半杯啊,真好」,同樣的事情,只看我們選擇哪一種態度了。假如每一天起床問一問自己:我想愉快的過一天,還是抱怨的過一天?有選擇的話大家都喜歡選擇快樂。
我提議,中醫界也是時候,來一個「不抱怨的中醫」運動了!我想到一些基本「守則」——
1)中醫不再爭論,不指出別人的問題,提倡中醫自身的價值、夢想未來;
2)可以談論中醫界的各種問題、學術爭鳴,但只指出「事實」,不以抱怨的態度,積極尋找解決方法;
3)對中醫界以外的人(例如病人、大眾),不訴苦,中醫界團結一致營造正面形象。
每一次見到中醫朋友的時候,都習慣說正面的話。堅持21天,自然能夠改變自己的態度了。
就好像一個人要學好中醫,就先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一樣,假如想要發展中醫,就先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,中醫才能夠走上另一個高峰!
您有沒有興趣,一起來參與這個不抱怨運動?
【李大夫介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