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要不要出汗?——感冒的生活調養

李宇銘博士撰文

 

  • 不少老一輩認為,感冒應該「焗一身汗」,究竟是否應該如此?

這可以說對、又不一定對!因為有不同情況。

在中醫經典漢代的《傷寒論》之中,對治療感冒,的確提出了用出汗的方法來治療後世「感冒」的病證,還仔細論述到如何幫助汗出的方法,可見「焗汗」治療感冒是有依據的。

7181664286_d862a6ed63_z

(圖:Flickr

 

「焗汗」在中醫上的術語稱為「發汗」。並非所有感冒也必須要出汗才能治愈,有一些感冒是不可以出汗,又有一些感冒是不需要出汗也能治愈的,如此可以分三種情況:

  • 可以發汗而病愈
  • 不可以發汗而病愈
  • 不需要發汗而病愈

 

要說甚麼時候可以汗出,首先要說明甚麼情況不可以、不需要發汗?

 

不可以發汗

如果是典型的外感風熱感冒,是不適宜採取主動發汗的方法。感冒見發燒、口渴,不怕冷為主要特徵。本身已經出現口渴,代表身體的津液不足,繼續發汗容易加重病情。

此外,如果病情轉變深入,出現明顯的熱盛的病情,例如見高熱、心煩口渴多飲,汗出多,不怕冷、怕熱,便秘等。繼續發汗恐怕加重病情。

 

不需要發汗

如果身體相對虛弱,感冒的過程病情同時深入了,要痊愈就不一定能見到出汗。這種情況十分多變,在感冒的過程中見到一些非感冒的專有不適,例如咽乾、口苦、眼花、頭暈、心悸、失眠、嘔吐、胃腹不適、腹瀉,小便不通等等,如果身體較為虛弱也不適宜發汗。這表示正氣偏虛,邪氣同時入內,故此就不能單純治療體表的問題。

這種情況也可以採取「發汗」的步驟(見後文),主要目的是讓身體變得溫熱,但是不一定要見到出汗。

 

可以發汗

發汗主要是針對典型的外感風寒感冒,病情必須見發燒(或自覺發燒),同時見怕冷怕吹風,可有出汗或者不能出汗,或有鼻塞流涕、頭痛、頸緊膊痛、氣喘等不適。(需要鑒別沒有上述不需要發汗的病證)

 

22043002_0ba8cc9222_o

(圖:Flickr

發汗的方法

發汗一般是透過溫熱的藥物、食物和環境,幫助身體出汗。

基本的發汗方式,有三個步驟:

  • 喝藥(發汗治感冒的藥方),或家庭一般可使用生薑湯,或者生薑配紅棗煮水。
  • 接著喝熱稀粥,要比較快的喝下去,一次大概喝下一碗。
  • 上床全身蓋被子,覆蓋周身使之溫暖而汗出。蓋被子需要多久,視乎汗出程度。一般需要1-2小時。過程亦可同時睡覺。

 

發汗的要求與禁忌

  • 因為汗出的時候容易再受涼,發汗前首先要注意環境避免寒冷。例如夏天不要在冷氣房間發汗,不要同時吹風扇等。
  • 若要汗出病愈,需要遍身持續汗出一段時間,即是並非局部汗出,也非只是一陣汗出。
  • 汗出需要微微汗出,皮膚濕潤即可,不可「如水流般」,如果見到皮膚上有水珠,或者見到水滴出來則是太過了,容易傷害正氣,反而加重病情。必須注意出汗程度!
  • 出汗之後,適宜擦乾身,或更換衣被,或用爽身粉擦身。病愈之後容易「邪去正虛」,需要避免再度著涼復發。
  • 汗出之後可適當喝水、或喝熱稀粥補充,但不宜猛灌,宜逐口喝下。
  • 發汗期間注意休息,別勞累,飲食宜清淡,宜保持溫暖。
  • 小孩尤其注意,發汗過程中,如果遇到抽筋、神志不清,需要趕快就醫。

 

FAQ 常見問題

  • 可否透過運動出汗?

也不是不可的,的確運動的出汗有時候也可以治好感冒,但是運動的出汗容易「大汗淋漓」,另外運動的時候也容易受風著涼,所以未必穩妥。

 

  • 冬天太冷難以出汗,可否用暖爐、電熱氈幫助發汗?

透過外在熱力幫助出汗,也是可以的,這就類似營造夏季天熱的環境。但是這種方式一般比較乾燥,也容易發汗太過,所以尤其要注重熱力的程度。

 

  • 可否透過熱洗澡、熱水浴、泡溫泉、焗桑拿來出汗?

這也是一類可以幫助發汗的方法,總體讓身體更為溫熱是好的,但這些方法也容易「過熱」,有時候不好控制溫度;離開熱水浴的時候,因為溫差大而容易受涼;而且在水濕的環境之中,比較難察覺皮膚出汗的程度,所以需要謹慎使用的。

 

重溫香港電台《精靈1點》節目:「2016年9月7日 感冒的生活調養」 (文字版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