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才是綠色生活?

【綠色生活教育基金主席撰文】

提起綠色生活,都市人想到的畫面是:一個人身穿純色的衣服,吃著有機食物,拿著環保袋子,帶著廢膠廢紙去回收,喜歡光顧有機店的產品,假期就到郊野去遊玩……這樣的圖像,某程度上是一種廣告式的洗腦,營造「綠色」是中產以上階級的玩意,一要有錢、二要有空才能參與,草根百姓的生活就變成灰色、無緣參與了。如果綠色生活變成了現代社會的另一種消費文化,這種綠色還不是真綠。

 

8865881833_ba736567d5_z

(圖:Flickr

 

綠色就是自然簡樸

綠色生活的典型例子,有些人生活極為簡樸,居住在鄉郊自然環境,生活不用電器、電子產品,用柴火煮食,自己耕作,不用各種一次性的物品紙杯紙碟膠袋,不用化學清潔劑洗頭水牙膏洗潔精,不用錢買新的衣服,穿的都是別人棄置的東西……這樣的生活過得非常「深綠」,可是能夠做到這樣程度的人不多,反倒讓我們忘記了,這才是真正的綠色自然生活。

記得小時候的生活,家住廉租屋,生活節儉,家中的床都是父親自己用角鐵和木板搭建的,家裡的家具都是撿回來的,自小每逢經過樓梯口的垃圾房,都會看看有沒有寶貝可以帶回家,此習慣至今仍難改變,每逢經過垃圾房也總有「心癮」要看一看。

想起來,這種小時候的教育,不正是一種綠色生活的基本觀念?節儉、惜物。小時候的生活環境,坦白說並不覺得艱苦,反倒是一種遊戲,覺得到處有寶藏,可以發揮創意建立自己的家居,生活每有驚喜。從這角度來看,其實在經濟相對不富裕的時候,很多人已經不自覺地實踐綠色生活了。

 

3134030082_2b10dbe039_z

(圖:Flickr

 

綠色生活重在一心

本會推崇的「綠色生活」,我們認為綠色代表自然、生機,綠色生活即遵循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,從而達致健康人生。綠色與生活,前者強調內心,後者強調實踐,換句話說,先要有綠色的心、綠色的想法,我們才會實踐這種生活方式。

綠色生活即是順應自然,本身人在自然狀態是自在自足的,自然得到一切所需,當身心滿足,我們的需要就少。綠色是相對於灰色而言,破壞地球、不能持續的生活方式,為甚麼會出現?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內心的不滿足,苛求無度。諺語說:「快樂不是在於擁有得多,而是在乎需要得少」,綠色與否全在一念之差,又所謂「苦樂全在一心」,如果我們內心得到滿足,即使過著簡樸的生活,我們也不會覺得艱難;如果內心不快樂,我們實踐的綠色生活,只是另一種消費而已。

當然綠色之中也包含了不同的顏色,例如深綠、翠綠、青綠、淡綠,綠色生活並非是「零和一」的問題,它是一個過程,也是一種理念、理想,是每個人也應該追求的方向,是回歸幸福人生的目標。人人也在這條路上,按著自己步伐前進,無論是哪一種顏色,更重要是自我的轉變,讓生活多一點綠化。

實踐綠色生活,首先從改變心態開始,當我們能夠允許自己內心容易充滿喜悅,活出小孩的天真單純品質,那樣綠色生活就距離我們近一點了。

 

 

李宇銘博士

綠色生活教育基金Club O主席

本文原載於2016年05月Club O會訊《生機健康》第119期

 

0001 (1)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 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