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推廣素食」是甚麼?

【李宇銘博士撰文】

素食已經成為了新的潮流文化,全球引起了熱潮,不少國家和地區,人們紛紛轉投素食者行列。相比十多年前,在香港要成為一個素食者,人家可能認為你是個怪人,現在吃素已經給人正面、健康、環保、時尚的形象。

 

photo_2017-05-01_13-13-20

(圖:2016年世界和平飲食亞洲巡迴演講活動,台灣心覺醒文教基金會以蔬菜製作的「素火雞」)

香港素食會,創會至今20年來,一直努力推動香港的素食文化。香港是全球著名的「美食天堂」,同時也是全球肉食消費最高無肉不歡的城市,正因為這種原因,更加突顯推廣素食的重要性。

我們現在說要「推廣素食」,究竟是推動甚麼?是推動慈悲心?健康生活?保護動物?宗教理念?……這些,都可能是素食的動機之一,我們要推動的並非因著各種背後思想,而是「素食」的自身,素食這一種飲食方式,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,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態度。

進一步問,素食有這麼多不同種類,你們是推動哪一種?例如有不吃肉的素食者?蛋奶素?純素?食生?果子素?五辛素?海鮮素?瑜伽素?初一十五素?星期一素?彈性素食?……從林林總總的素食方式,可知「素食」實在難有一種定義。或者讓我們回歸最原始的理解,《說文解字》說:「素,白緻繒也」,素即是指沒有染色的絲綢,引申指簡單、樸素、潔淨,素食即最基本的飲食方式。

其實傳統的素食,沒有排除一定不能吃肉,對於一般大眾而言,不一定完全吃素。傳統中國人大都只是過時過節才吃肉,平時一般都吃素,這從最廣義來說,也可以說中國人大部分是「吃素」的。如果能夠回復這種傳統的飲食方式,就算人們不是完全的吃素,相比現代已經是相當不錯了。

推廣素食,某程度是由於現代人吃肉太過,導致各種問題產生,為了糾正時弊,素食才蓬勃興起。現在不少人願意成為嚴格的素食者,目的就是為了彰顯理想,告訴人完全吃素也能夠健康生存。其實,素食不在乎食物選擇的定義,素食不是一種規條,素食是一種心態,樸素的程度因人而異,推動素食實際上是推動「素心」,這是各種素食動機的共同基礎。吃素能夠讓人得到真正的快樂,原因很簡單,那就是因為——「知足常樂」。

 

本文原載於2015年11月Club O會訊《生機健康》第116期

搜狗截图20170501131641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中醫怎樣看「排毒反應」?

【李博士撰文】

一些人在生活變得更加健康時卻生病,例如開始吃素、生食,開始戒煙戒酒,又如開始早睡早起、重拾運動之後,身體出現一些病痛不適,於是解釋為「排毒反應」,究竟這是甚麼一回事?

3319

1. 何謂「排毒反應」?

所謂「排毒反應」(又稱為好轉反應、暝眩反應、排病反應、退病反應等),是民間用語,中醫本無「排毒反應」、「排毒」之說。但是因為「毒」一詞中醫也會使用,凡是具有太過的偏性、害人的東西也可統稱為毒,排毒就是排走不好的東西,從某程度來說,中醫上所說的「祛邪」(如祛風、祛寒、祛濕),與「排毒」的說法有相似。

當然一般人所說的毒,就不一定是中醫上的「風寒暑濕燥熱」了,可以是各種「毒素」,例如環境污染物、垃圾食品等。


 

2. 排毒反應其實就是「生病」

排毒的「反應」究竟是甚麼表現?這實在千變萬化呢!各種病痛都可以是排毒反應!直接一點講,排毒反應其實就是生病,但是仔細而言兩者也有點不同,「排毒反應」是指身體在好轉、變得健康的過程中生病。

那麼真正的問題是:為何變好了反而會生病?


 

3. 好轉才來病,表示過去身體太弱!

需知道,如果一個人身體較弱的時候,往往會「病不起」!例如身體虛弱的人,感冒未必能夠發燒,或者就算發燒也只是低燒,從中醫來說,能夠發高熱的人,往往代表身體比較強壯!

如果過去身體一直比較弱,往往未必能夠感受得到「病痛」,生病是需要一些基礎條件的。中醫的角度看,生病是「正氣抗邪」、「正邪交爭」的表現,如果正氣太弱,那就只有「挨打」了。當一個人身體變好,正氣恢復,而遇上身體本身已經有邪氣侵襲(或者稱為毒素吧),那身體就有能力驅趕邪氣,病痛就因此出現。

sick


 

4. 生病與康復的三個階段

由此觀察,一個人從生病到康復,可細分為三個階段:

第一、如果身體十分虛弱,邪氣進入身體之後,正氣無法去對抗,那麼病痛就可能比較輕、甚至沒有明顯不適感覺。

第二、如果身體逐漸恢復健康,正氣稍為充足,開始能夠驅趕邪氣,正邪交爭,那病痛就更為凸顯。

第三、如果身體十分健康,正氣充足,能夠一次過驅除邪氣,病就能夠痊愈了。

如果身體相對健康的人,生病能直接從第二階段回到第三階段,這就是一般的生病;如果需要經歷第一到三的全部階段,那就是「排毒反應」的過程。


 

5. 許多病也是身體不弱時才出現!

身體變得較為健康才生病,這情況其實十分常見! 簡單的如普通感冒,往往是在夜間的時候才加重,那是夜間休息的時候,身體有精力去對抗疾病。又例如許多上班族,往往是在週末休息的時候才生病!這就是因為他們平常「得閒死、唔得閒病」,平日太勞累無力氣對抗疾病,休息時才有精力去重拾健康。

這種規律在婦女生理週期尤其明顯,不少女性來月經時會出現不適,例如腹痛、乳房脹痛、經前頭痛,但來經之後就自然解除,這就是因為來月經之前,身體的血氣最為充足,那時候才能夠對抗邪氣而感到不適,平時身體虛弱就感覺不了毛病。

01300000243587122707363771687_s


 

6. 為何「患癌」也可以是「排毒反應」?

尤其是患癌的朋友,大都會說發現癌症之前,往往身體都很「健康」,很少感冒生病,突然得知診斷,就十分驚訝為何「健康的我」會突然得了重病?

其實,這就是過往身體一直處於虛弱的階段,有病也沒有感覺,誤以為自己健康。又或者發現癌症的時期,正正是身體相對健康的時候,才開始感覺到病痛(例如到了退休、生活轉變健康時),於是才去做檢查發現生病,這是反映身體到了另一個階段,正氣較充足才感覺得到病痛,但病一早就埋伏了。


 

7. 曾經欠交的功課,還是要補交!

所謂「排毒反應」,其實就是「舊病復發」,而為何會復發呢?那就是過去沒有真正病好了,病根還在,故此還要再病。尤其是,如果之前生病的時候,採取的是抑制的手段,例如發燒就退燒,咳嗽就止咳、疼痛就止痛…… 那就往往沒有讓病真正治好。

例如一些人患有關節痛,習慣稱為「風濕病」,這些病是因為外來受到風寒濕氣所導致,如果健康人開始得到風寒濕的時候,應該先出現感冒!感冒過程常見發燒怕冷、周身骨痛,這發燒正是希望幫助身體去除風寒濕氣,如果這時候沒有治本,只是退燒和止痛,那就是沒有珍惜驅除病根的機會,風濕骨痛自然一直跟隨著你。

排毒反應就好像登山一樣,如果面前有一條山路,你覺得太艱苦而選擇走回頭路,這條路終有一天要自己走完的。

d29179


 

8. 如何判斷生病是否「排毒反應」?

對於一般人而言,最重要的問題,是如何判斷自己的身體不適,是否「排毒反應」?具體一點來說,那就上述三個階段,是從一到二的好轉,還是從三到二的生病?這在中醫來說,即是判斷病情「順逆」的問題。

要回答這問題,其實相當困難!就算在專業的醫師面前,也是需要再三斟酌分析的問題,尤其需要看到過去身體狀況比較才能客觀判斷。對於普通人來說,要判斷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
非常大概的說,可以嘗試感覺自己身體整體的狀態,在生病的時候,總體身體是感到強壯的?還是覺得逐漸變弱的?雖然生病不適,但總體往好方向發展,那比較大機會是排毒反應。


 

9. 懷疑排毒反應出現,是否要看醫生? 

另一常見問題,如果懷疑自己正在處於「排毒反應」,是否應該要看醫生?吊詭的是,排毒反應的想法,本身就是認為人有自愈能力,排毒反應就是相信不需要看醫生會自己好!但如上所述,因為一般人不知道自己是否處於排毒反應,也不肯定自己能否順利熬過這關,故此看醫生目的就是為了作出判斷。

在中醫來看,當然任何生病不適都可以診斷與治療,如果能找到好醫生,得知你身體能夠自愈,甚至不用開藥,建議你自己如何生活調整就可;如果知道未必能夠短期自愈,可以透過針藥治療加快「排毒反應」的進程。


 

結語:有病不治,常得中醫

最後想引用一句話,在《漢書·藝文志》之中說:「有病不治,常得中醫」,這句話的「中醫」並非找中醫師看病的意思,句中「中醫」是指「中等水平的醫者」,這句話就是指,「如果生病了不去看醫生治療,這就好像是看了一個中等水平的醫生一樣。」再說白一點——如果看中等水平的醫生,倒不如不看吧!看病都應該要找高水平的醫師。

關心「排毒反應」的人,往往就是因為過去的病沒有「治好」,這可以跟自己體質因素、或者醫師的誤治有關。如果發現自己有排毒反應,卻又再經過誤治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

醫生只是給你健康指引的導師,真正能治好病的只有兩位:一個是上帝,另一個是你自己。

s2_53d4a4d366a6c


李大夫曾於Club O主講「中醫怎樣看排毒反應」的講座,更深入的闡述以上觀點,歡迎收聽錄音重溫:

2018年2月24日【中醫怎樣看排毒反應?】


 

延伸閱讀:

怎樣應付排毒反應?周兆祥博士

 

 【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能吃辣的人,身體就一定寒嗎?

【李博士撰文】

有些人以為,喜歡吃辛辣的食物,吃完之後很舒服,那就代表自己身體很寒!其實,這未必正確。

U9769P1274DT20131015090603

 

繼續閱讀

食物寒熱真那麼重要嗎?

【李博士撰文】

不少人特別注重食物的寒熱,認為「寒底」的人不可吃寒性食物,「熱底」的熱人不可吃熱性食物,這種想法,未必符合傳統中醫的飲食觀!

寒熱食物

繼續閱讀

生機飲食,亂吃都不會出禍!

【李博士撰文】

今天有兩篇關於「生機飲食」的報導,在網上瘋傳,其中觀點哇眾取寵,需要就此作出反駁——

0809-00407-056b1

(圖片來源自《太陽報》報導


 

1. 任何食物亂吃也會出禍!

兩篇標題名為《生機飲食亂吃會出禍》、《生機飲食:「生食」不當,美女吃出癌》,兩篇報導實為同一訪問的兩篇報導(這如果在學術界上,應該算是自我抄襲、剽竊)。

單就這標題,顯然是典型的「殺人標題」,這種題目——「亂吃會出禍」,其實任何的食物,亂吃你都會死!西醫藥理學的著名觀點:「喝水太多也會中毒!

bkn-20140808192811971-0808_00822_001_01b

(取自報導圖片)


 

2. 以個別兩個人的訪問,就能否定一切?

報導之中主要訪問了兩位事主,其中一位Joyce曾經「果食」,之後發現自己患了癌症,後來才努力學習生機飲食法。

這位事主其實相當正面,她本身沒有投訴是吃水果導致他患癌(吃水果導致患癌之說,恐怕是天荒夜談),其後也沒有否定生食而繼續深造,其志可嘉!一個人患癌有許多原因,可以因為過去的飲食不當、可以因為生活環境、可以有遺傳因素,甚至會否是事主本身的「情緒起伏」所導致?又抑或是過去已經患癌,只是之後才發現了?

這就好像對素食者的研究之中,個別說素食者的患癌機會較高,可是實際正好相反,是由於許多人身體不好、本身患癌,才開始決心素食!千萬不要倒果為因。

這篇報導實在偏頗,以「吃出癌」作為報道標題,你是醫生嗎?有甚麼證據嗎?怎可如此武斷,歸咎患癌就是因為生食導致?

bkn-20140808192811971-0808_00822_001_05b

(取自訪問圖片。圖為第一位受訪者Joyce。)


 3. 生食能夠吃肥人,這有罪嗎?

第二位事主Cristina,她說嘗試生食數月之後越來越肥,是因為吃太多果仁之過。當然了,這的確不是正確的飲食方法,生食一般只鼓勵吃少量果仁,而且果仁也應該少吃烤焗過的。

可是我們也要反問,只是吃胖了一個人而已,這有罪嗎?如果是在唐代「以肥為美」的社會,吃胖了不是很好嗎?如果是身體本身偏瘦的,告訴你這樣吃可以長肉,這不是正好嗎?報導標題說吃出禍,是戴有有色眼鏡的偏見。

受訪的兩位都是生機飲食的支持者,怎麼這報道卻倒過來,變成了對生機飲食的批評?歪曲了受訪者的原意。

bkn-20140808192811971-0808_00822_001_04b

(取自訪問圖片。圖為第二位受訪者Cristina。)


 4. 醫生建議風馬牛不相及

報導最後訪問了專家,分別是教授和專科醫生,一者指出了未經過煮熟的食物可能會引致細菌感染;而另一位也反駁了吃水果會患癌的說法,指正常是無需擔心。之後還找了兩個政府部門的發言人,重複說:市民應該避免進食未經煮食的食物,預防食物中毒。

煮熟食物能夠殺死細菌,這是常識,可是要知道,絕大部分的蔬菜水果上,如果你洗乾淨了,這已經可以徹底去除細菌!更何況細菌一定可怕嗎?(詳見後文延伸閱文章)相反,各種肉類的確是細菌的滋生溫床,就算你洗乾淨了,怎樣也有細菌病毒蟲卵生長在內。煮熟食物以防食物中毒的說法,本身適用在各種肉類,而不是指蔬菜水果。

生食蔬果能夠帶來的好處甚多,裡面含有更豐富的養分,如果煮熟了,養分大量流失!只是為了避免「杞人憂天」的細菌污染問題,卻天天吃丟失養分的食物,那不就是「斬腳趾避沙蟲」嗎?

f_3744597_1


 

5. 生機飲食十分安全,亂吃也不會出禍!

生機飲食是指在素食的前提下生食(生機飲食不包括吃「魚生、刺身」這些不健康吃品),如果只是生吃蔬菜水果,其實,就算你怎樣亂吃,都很難會吃出禍來!你吃飽了,就不可以再吃啊!你吃不對,身體會投訴你,就算不小心吃錯而出現「嘔肚痛」,都只會是短時間的,經過教訓,你就不會再吃不適合你的食物吧!

任何的健康飲食方法,包括素食、生食,都是應該要學習的,學習包括兩方面——學習知識,以及學習聆聽身體的聲音,然後按照自己的能力進發。

這個世界上,有大量「全生食」的人健康生存,甚至比一般人健康、返老還童,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了!如果有人食生吃出了禍來,這不是食生的問題,而只是個人不懂吃而已。

 

 

1206731_annette-larkins-veganka

這位女士,實踐全生機飲食約30年了,完全沒有吃煮熟的食物,您猜她今年幾歲?(心想一個歲數吧!——後面有答案。)

她叫Annette Larkins,她在2014年時已經72歲了!看樣子,是否似30-40歲左右的年輕女士?

了解更多Annette Larkins,可以到訪她的個人網站


 

 【延伸閱讀】

香港素食會《茹素》專欄:

為甚麼生食不用怕細菌?

細菌都要怕?

 

想要學習生機飲食,不妨去周兆祥博士在尖沙咀開辦的「綠野小廚」,是全中國第一家全生食的餐廳,親身體驗生食的滋味!(聲明:本人沒有收廣告費!)

OLYMPUS DIGITAL CAMERA

(圖為生機飲食蛋糕,無蛋奶,沒有經過烤焗製作!)

點擊進入綠野小廚的Facebook專頁

 

(2014年8月9日撰文)


 

後記:

撰文後第二天,接觸到訪問中提及的生機飲食導師Angie,她表示:當初答應安排兩位學生受訪,分享生機飲食的心得,竟然被記者歪曲了整個訪問,報導扭曲事實,斷章取義,把標題誇大誤導市民!

本來兩位受訪者都支持生機飲食,其中一位更是用生機飲食治好了癌症!如此喜訊,報導卻顛倒是非,反過來說生食吃出癌,將好事改寫成壞事!現在的傳媒如此,遍佈陰謀論,我們都要用明淨之心看清是非了。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吃素並非理性的決定?

【李博士撰文】

選擇吃素的人,多會認為自己經過深思熟慮,吃素有著各種理由:宗教、環保、健康、動物保護、慈悲等等,其實,吃素總是一個感性的決定。

應該更客觀一點講,大部分決定都是感性的。心理學或者消費者行為學上有一句話,叫「Every decision is emotional」,人們決定選擇購買一樣東西,大都是憑感覺來決定的;人們選擇伴侶,好感肯定比分析重要;面試決定聘用人材,聽他說話、看他履歷還是次要,從他肢體語言、聲線,以及履歷上的整體感覺,才是決定性的原因。

選擇吃素,肯定是感性先行。各種支持素食的原因,在理性主義者來看,總是可以找到反對、繼續吃肉的理由。例如吃素可以不殺生,但理性的人總會說:「吃植物也有生命啊!你為何這麼殘忍?」吃素可以減少碳排放,減少動物排放溫室氣體,保護環境,但是也有人說:「吃肉可以減少動物繁衍啊!吃素也減少了植物,那麼也減少了吸收二氧化碳啊!」當然,理性是否等於思考正確、能夠符合邏輯事實,那就另說了。

就算是吃肉,也從不是一種「理性選擇」。更準確的講,吃肉從來不是一種「選擇」,絕大部分的人,都是自出生就給人強迫吃肉,沒多少人是真正自己「選擇」吃肉的。除非你身處一個素食社會,吃肉會受到社會歧視,但你仍然堅持吃肉,那樣才叫做「選擇」。不少人喜歡吃肉,從來不是因為健康等理性原因,而只是一種習慣。

吃素可以有理性的原因支撐,但從來也是以感性為根本原因。例如對健康有幫助,這不是紙上談兵的,看到某些研究報告、學者講座的理性介紹,而是你嘗試過,自己健康感覺到變化,才會堅持下去。曾有一位朋友選擇吃素,有一次家中的溝渠堵塞了,他拿工具「通渠彈弓」去清除淤塞,拉出來之後發覺裡面骯髒非常,他卻突然頓悟,吃肉多年之後,身體內的血管也是這種狀態!體悟到吃素對身體的重要影響。

很多人未能吃素,原因正是自己未能夠「感受」得到素食的樂趣、意義。例如慈悲心,如果從未親身殺過一頭動物、從未見過豬牛被屠宰的情景,你就感受不到素食「不殺生」的意義。當自己能夠親身感覺得到,各種吃素的意義,就能夠「放下屠刀,立地吃素」!

 

來測試自己的慈悲心吧!看看這個「跳車豬」的片段,究竟自己感覺得到甚麼?能否看到豬的震顫恐懼?能否聽到豬的哭啼痛苦?

 

可查閱此新聞原文:「 跳車逃亡肥豬大鬧獅隧」《東方日報》

 


 

很多人認為,吃肉是一種「個人選擇」,必須指出,吃肉從來也不是個人的事!完全不影響外界的生活方式才叫「個人選擇」,可是吃肉必須殺害另一生命,甚至對環境、地球有傷害,怎麼會是個人選擇?——「不吃肉,你不會死,但動物卻因你而死。

 

麥仔

(圖片引用自《食物知情權》網站)

 

 「 千百年來碗裡羹,怨深似海恨難平;

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聽屠門夜半聲!

——明 · 愿雲

 

PS. 香港每天最少有四千二百隻活豬在港宰殺,如果想體會一下甚麼叫「屠門聲」,不妨親身前往最近市區的「荃灣屠房」去聽聽。(距離荃灣地鐵走路只約20分鐘。)

 

10566668_10153327265815961_2007624201_n

 

荃灣屠房位置

 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18. 生食蔬果並不寒涼?

19300001290770132201997662748

 

很多人總是有一種誤解,認為生吃食物就會寒涼,煮熟就不會了,這顯然是一種憑空想象。

 

中醫上食物分寒熱食指食物的特性本身,例如說西瓜寒涼,難道煮過就不寒涼了嗎?如果經過火煮過就不寒了,那麼各種寒涼中藥都不可以煎煮了,煮了就沒用。這當然不是了。

 

更直接的證明,中藥使用的過程,有不少情況也是「生吃」的,例如將中藥材磨成粉,或者製成丸藥等,都可以不經過煎煮,難道這樣就寒涼傷胃了嗎?當然也不是了。
中醫上所謂「生冷」的食物,重點是講冷,吃冰凍的食物容易傷胃。而「生」的重點是指,要煮熟吃的食物沒有煮熟,例如吃肉、米飯,都必須要煮熟,不然也會傷胃。但是本身應該生吃的蔬菜水果,卻拿去煮熟了,這反而可以傷身。尤其是水果本身就在樹上熟了,不應該再煮。
總之,生吃蔬果本身並非寒涼,每種蔬果都有寒熱之性不同,不因生吃就會寒涼傷胃。中醫認為胃腸的功能是「腐熟食物」,只是如果你腸胃本身寒涼了,胃腸就無法弄「熟」食物了,那你就未必有能力消化正常的食物,必須要依賴熟食,來代替腸胃的功能了。

 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17. 素食為何能夠「激發創意」?

aha-moment

「素食」與「創意」這完全是兩碼子事的東西,為甚麼能夠扯上一起?

 

先看看一些事實,世界上幾位最聰明的著名科學家:「愛恩斯坦」、「達芬奇」、「達爾文」、「愛迪生」……他們都是素食者,究竟是因為他們聰明而選擇素食,還是因為素食讓他們聰明?這就很難說了,看來是兩方面相輔相成的。

 

為何素食能夠幫助激發創意,我們先要理解「創意」是怎樣產生的。創意的激發過程,往往是要經過四個階段:第一、定清目標,知道自己要解決甚麼問題,給予怎樣的問題去創新;第二、搜集資料,找尋這問題的相關資料,越全面越好;第三,醞釀沉澱,看完資料以後,不一定立刻得到創新的答案,經過一段時間後,讓內心處理這些資料,靜待創意出現;第四,「啊哈」一聲,就是到了某個時候,突然被某些事觸動了,突然想到一個新想法,這時候人通常會喊「啊」一聲說「我想到了!」

 

舉例說:你想買一份特別的禮物送給朋友(第一階段),於是了解這個朋友的喜好、詢問其他朋友意見(第二階段),還未想到買什麼東西好,等了幾天(第三階段),某一天去逛街,突然見到店鋪內有一件東西覺得很適合,立刻就買了(第四階段)。

 

進一步說明創意最後「啊哈」的階段,其實是內心經過了醞釀期一段時間後,本身已經有了答案,第四階段的出現只是被某些事物觸動一下之後,突然聽到了內心的聲音,於是就好像明白了那樣。就好像上述買禮物的例子,去逛街只是一種誘因,在見到那件禮物之前,你已經知道這東西是適合的了,不然你怎麼可以一見到那份禮物就知道適合?

 

認識這一個創意激發過程,就很自然明白跟素食的關係了!在上一篇文章中,筆者指出了素食屬於「情志養生」,可以幫助人「心靜」。素食者由於內心比較平靜,容易察覺內心的聲音,於是能夠縮短「第三階段」到「第四階段」的轉折點。

 

就是說,其實人人都有創意,素食者的優勢,在於能夠聆聽心中微弱的聲音,所以創意就來得比別人多、思想更佳靈敏了。

 

創意的難發生,在於創意剛萌生的時候,往往都需要被「保護」。就好像在開會的時候,假如有一個人提出一個創意,往往立刻被打倒。例如說要討論「畢業舞會應該怎樣形式進行?」假如某位參會者提議「制服派對」,通常立刻會有人有反對意見,讓這個「創意」無法繼續前進。在這樣一種負面思考的文化前提下,我們頭腦之中的創意往往不能發揮,因為每當一個小念頭產生了,就立刻被壓下去了。

 

創意的初生是弱小的,需要好好保護才能夠茁壯成長,素食者心境平靜,就好像風和日麗的環境,幼苗不會被風浪衝擊,在舒適的環境下,才有心情欣賞幼嫩的小草,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。俗話說:「心靜自然涼」,我想說:「心靜自燃亮」,我自己也有的親身經歷,我本身不是一個聰明人,但是吃素多年之後,這些年做學術研究抑或寫作時,往往靈感湧現不斷,創作變得輕鬆容易!

 

2012020210012733360

 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16. 素食為何屬「情志養生」?

42-16857085

好些人吃素的原因是為了身體健康,我認為,吃素雖然對身體有很多益處,但是它的益處最厲害的地方不是對「腸胃」、「營養」有幫助,而是一種「情志養生」,屬於精神調養、「神補」的高級養生方法。

 

首先,「素食」的這個「素」字,強調的就是「樸素」,就是簡單自然的生活模式。飲食如何才能夠簡單啊?四個字:知足常樂。吃最簡單的食物,最便宜而容易找到的食物,在食物鏈最低級的食物,最保護地球環境的食物,最不用殺生的食物,最不用烹調而又好吃的食物,這種「簡單」的想法,就是一種「素」。

 

「素」本身就是「白色」的意思,也指潔淨,素食一方面是指食物本身是簡單潔淨的,而更重要的是,素食吃下去人體之後,也讓人體潔淨、內心清淨。

 

素食是相對於「葷食」。屬於葷的食物,除了是肉類以外,更包括了五辛,即蔥蒜韭菜之類,為何這些屬於植物的東西也叫葷菜?所謂「五辛令人煩」,就是說吃了蔥蒜這些食物,會讓人煩惱不斷,所以這些屬於「葷」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素食的定義不在於是否「植物」,而是在於食物是否讓人「煩」、「心不靜」。素食所強調的是「心」,吃素能夠「不煩」、使「心靜」,那麼素食顯然是一種「情志養生」了。

 

這個素食是調養情志的益處,對非素食者來說是很難體會的。我吃素到現在八年了,到後來才逐漸感受得到這個益處,是一開始所沒有想過的。我可以用一個比喻,就好像你上了一輛充滿塑料氣味的旅遊車上,一開始覺得不適應,但是過一會就習慣了,不覺得它的存在。

 

實際上,我們大部份凡夫俗子,頭腦天天充滿思慮,雜念自己跳出來控制不住,可是我們都沒有察覺這些念頭,隨波逐流的跟著雜念走。吃素之後,由於沒有了「葷」的「煩」,內心逐漸變得平靜,於是就容易察覺自己的雜念了。

 

這就是為甚麼素食者對食物的味覺比較靈敏,例如我現在吃了蔥蒜韭菜以後就會覺得人很煩躁、睡不好,但是以前不是吃素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感覺;別以為「酒」是植物做的就是素食,現在只是喝一點點啤酒,人就會覺得焦躁不安,這是以前沒有的。這就是人內心「潔淨」了,素食幫助人能夠「清心」,心無雜念,那就容易察覺自己在雜念裡頭,察覺到問題所在,才能夠跳出問題、解決問題。

 

吃素的人能夠做到「我行我素」,順心而行,不拘束於世俗的看法,而獨行己路又不害怕。不是這樣嘛,素食者在現代的社會中還是占少數,但是他們仍然能夠堅持吃素,就知道他們具有強大的內心,足以抵抗誘惑、輿論等外在的影響。這就是「逆流而上」,「不隨波逐流」了,假如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雜念,內心完全能夠收到控制,那樣也必然能夠控制自己的「言行」,達致「心想事成」,想甚麼就做甚麼的表里合一狀態,能夠如此順心而行,不是人生的最高層次嘛?

meditation3

 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15. 怎麼吃素才健康?

u245832181_13abfb259efg85_blog

現代人對於飲食健康,往往用營養學的角度作評價,但其實絕大部份人,也沒有計算每一頓飯的「營養成份」,而是認為吃夠飽了、每天有吃飯吃菜吃肉了,就夠營養;或者認為「越多越好」,每天多喝點奶、多吃點雞蛋就健康。當然,這跟營養學的觀念還相距離甚遠,但假如每頓飯也去計算營養的話,那樣也有點太麻煩了吧?古代人沒有營養表,難道都不懂健康飲食?

 

在筆者《素食不夠營養?》與《中醫如何看「素食夠不夠營養?」》等文章中,已經指出了健康的素食方式,未必能夠從「營養學」的標準來獲得,即使從中醫的角度也「不講營養」,那麼,究竟如何吃才能夠吃出健康?這時候就需要用到「傳統智慧」與「自然法則」了!

 

傳統智慧

 

所謂傳統智慧,包括了各種古代文明之中對於飲食的理解,當然了,在各種古代文明之中,只有中華文化是一直延綿至今,沒有中斷的,參考中醫學對於飲食的觀點,是十分聰明的方法。

 

上文提到在《黃帝內經》中,一再強調人應該是吃「水穀」為主的,在古代的「榖」,並不單指「穀類」,還包括了豆類與果仁,這些都是日常的主糧,再配合吃蔬菜和水果,這就是幾大類「人應該吃」的食物了。

 

還有很大量的「傳統智慧」記載在中醫之中,這是一門很多大的學問了。

 

 

自然法則

 

除了知道幾大類食物還不夠,每一類食物還有很多種類,究竟如何選擇?有三個角度最值得留意,是中醫經常強調的:因時、因地、因人「三因制宜」——

 

因時:吃當時(當造)、當季食物

 

每一個季節所生產的食物,反映了該食物能夠適應該氣候特點,也能夠幫助人們適應四時變化。例如夏季酷熱之時,就是最多水嫩瓜果成熟的時候;各種水果,夏季吃西瓜能消暑解渴、秋季吃雪梨能夠滋陰潤燥、冬春吃橘子橙子性溫祛寒,這些本身都是自然界中對身體好的飲食方法。
假如吃了反季節食物,冬天吃西瓜、夏天吃橘子,那就未必健康了。選擇當季的食物,其實很簡單,往往在菜市場裏面,最便宜、最多的就是當季的了。

 

食物當然是新鮮的最好,儘量少吃包裝加工、冷藏「保鮮」的食品。雖然食物在一定的限期之內是可以食用,但是未必代表食物在最佳狀態。最優質的食物,當然是剛剛收割下來最新鮮了,剛收割的蔬菜,比等上一天再吃,新鮮程度顯然不同了,味覺靈敏的人往往能夠吃出食物的鮮嫩味道區別呢。

十二節氣水果曆

因地:吃當地、本地、非進口食物

 

所謂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」,強調要吃本地生產的食物,其實跟上述吃「當季」的意思相同。在該季節能夠生產出來的食物,也是指在自己生活範圍內的季節吧,假如北半球的人吃了南半球的食物,季節就是倒過來了。其實,食物生產越是靠近我們生活的地區,就是人類跟食物所生長的氣候環境相近,食物就更適合我們的身體。就像一隻猴子,牠一輩子就只能夠在自己生活範圍裏面找水果吃,而無法坐車去別的地方,其實所有動物都是一樣。
除此以外,外來食品必須經過運輸,運輸過程食物已經不夠新鮮了,或者需要經過加工添加,食物經過運輸也增加了環境污染,增加成本,這都是沒必要的。

index

因人:視乎個體體質來吃

 

個體質飲食的問題,在中醫學上非常重視,按每一個人的需要來吃,比上述兩點更重要。例如有些人身體寒涼,就算夏季吃西瓜也可以不舒服;平素容易上火的人,冬季吃橘子也可以上火。當然,這並非因時、因地的飲食方式出了問題,而是身體不健康的時候,就更要注重自己的體質差異,健康的時候就可以隨便一些。這一點在前文中醫如何看「素食夠不夠營養?」》之中,已經強調了這種道理。

 

按個人體質來選擇食物,先決條件就是要知道自己的「體質」是甚麼吧!如何知道自己的體質?這一般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診斷,但要注意並非每一位中醫皆懂得判斷人的體質,這需要視乎該醫師的水平,有沒有經過判斷整體狀態的訓練。

 

假如自己沒法找到相熟的醫師怎麼辦?還有一種方法,叫作——「聆聽自己身體」。在自然界的動物,往往有一種本能,每當生病的時候,懂得找尋能治病的食物作「草藥」。其實人類也一樣,本身有能力知道吃甚麼對自己最好,簡單來說就是吃自己喜歡的吧!

 

但是,很多人會喜歡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、煎炸油膩、大魚大肉、稀奇古怪、味道濃烈的食品,難道這就是適合我們的健康?不是。要明白一個道理,人的選擇有時候會被蒙蔽,例如吸毒、抽煙並不健康的,但是當「上癮」了以後,就分不清哪些是好是壞了。

 

這就像一個人思考時,假如內心繁雜、情緒不穩,往往作出錯誤決定;當我們內心平靜,才能夠做到最佳抉擇。人選擇食物也是一樣,需要身體清淨、味覺清淡的時候,才能夠選擇最適合的食物。這就需要在素食、不吃肉蛋奶,飲食清淡一段時間之後,身體乾淨了,自然能夠恢復這種尋找食物的智慧。

 

回歸自然簡樸的飲食

 

想想自然界動物是怎樣吃東西的?還有一些值得參考的飲食技巧:

 

 

儘量吃整全的食物

 

例如一個蘋果,不用削皮切塊,整個吃是更富有營養,假如榨汁了,某些營養就會流失。吃整全食物的態度,等於在做飯時儘量要少加工,假如一頓飯要做很長時間,工序複雜,這未必是好事。

 

不吃有添加劑、基因改造食品

 

因為這些都「不自然」,這方面主要從購買食物的標顯上能夠看到,假如食物上沒有標籤就很難判斷了。更安全的選擇,最好是購買「有機食品」,有機的意思就是按照自然的方法耕種出來的食物,一般需要經過認證,具有相關標籤顯示。

3

多在家裡做飯

 

有做飯經驗的人都明白,自己到菜市場,都會挑最好的食材,不好的不會買,但是我們到餐廳吃飯的時候則不然,往往食材的好壞就沒法控制,有無添加甚麼東西、是否新鮮、是否用了基因改造的食物,就都完全忘記了。自己做飯,是解決各種黑心食物問題的最佳方法。

 

 

飲食健康不單在於食物

 

謹記一個人的健康,除了食物選擇,吃的方法也十分重要!例如:

 

  • 一邊吃飯的時候,要專心的吃飯,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聊天看電視做功課,這都會影響消化健康;
  • 吃飯的時候要用舌頭感覺到食物的味道,假如精神轉移了想別的東西,容易會食而無味,消化無益;
  • 吃東西是要仔細嘴嚼,慢慢吞下,不要囫圇吞棗;
  • 不吃燙熱或冰凍的食物,不妨用手試試看,手指也覺得熱的,當然喉嚨更不能承受;
  • 吃飯時候一般不喝水,或者只在口渴的時候喝一些,喝水的話儘量選擇濃湯;
  • 在情緒不好生氣的時候、生病的時候不要吃飯,或少吃一些,飲食強調清淡;
  • 在肚子餓的時候才吃飯,不飢不吃,吃飯時候不過飽,常保三分飢餓感,是長壽的飲食方式。

 

吃的方法,很多時比食物本身更為重要!好些人就算吃很多東西,但身體總是胖不起來,這就往往跟這個人自身的性情與飲食方式有關了。

 

I-love-veggies-349x300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