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驚」亦稱為「驚慌」,是相對於「思」的一種情志,在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驚則氣亂……驚則心無所倚,神無所歸,慮無所定,故氣亂矣」,假如一個人突然受驚,往往會有心慌心悸、精神恍惚、緊張出汗,頭腦混亂的感覺,這在中醫來看,就是因為驚使心神不安,干擾氣血所致。
驚與恐十分相近,所以有「驚恐」這一個詞語,都是指「害怕」,兩者的區別,一方面驚慌是較為輕度的恐懼;另一方面,恐讓人感覺收斂、下沉,一個人恐懼的時候會周身乏力、怕冷軟弱,可是驚則沒那種陰沉的感覺,驚會引動人的氣血,特點是一個字:亂,胡思亂想,精神錯亂,而恐懼的人通常害怕得甚麼都想不了。
適度的驚可以說是警惕,是對人有益處的。例如說約了一個朋友,怕他會遲到,不如早點打電話提醒他吧,這一種驚是非常輕度的,是對事情走向負面的預防提醒,這種思想能夠幫助我們做好準備,讓事情做得更好。
但是,假若驚走向了極端,例如每一次約見朋友之前,你都給他打十多次電話,又或者每一位朋友你都會這麼擔心,那完全不是對方的問題,而只是自己本身信心不足,容易受驚了。
在現代的社會裏面,不少人都有「易驚」的性格,就是驚弓之鳥,警惕心過強,俗語說「防人之心不可無」,但是有些人就是把這種思想用到極處了,身邊連一個可信朋友都沒有,不敢敞開自己內心。說穿了,驚就是「信任不足」,對身邊的人、事物、外在環境都不能信賴,那樣就容易害怕發生甚麼不好的事。由於我們見到這個世界太多不好的事情發生了,天災、人禍、黑心食品、官商勾結、貪污腐敗、姦淫擄掠,人心莫測……數不盡的問題,假如我們內心只是聚焦在這些負面事情之中,教人如何不驚?
如何解決這種易驚的性格?這其實不在於外在環境的好壞,而在於內心平靜與否。這就好像辨認「偽鈔」的道理,所謂「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」,假鈔票層出不窮,假若我們知道這麼多造假的方式,不禁讓我們心寒,似乎沒法逃過偽鈔的騙局?但是,辨認偽鈔其實很簡單,我們不需要每一張假鈔票都辨認清楚,只要知道一張真鈔票是怎樣的就夠了!同樣道理,要讓自己不易驚,不要將專注力放在負面的事情上,只要知道正確的事怎樣做,凡事看到正面之處,那就能夠讓自己有信心,面對風浪也不會動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