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絕對不會過敏!

 

有些人會說:「我對某某中藥過敏」,甚至病人吃中藥後身體不適,一些中醫也會歸咎於某中藥「過敏」,究竟是甚麼一回事?

 
首先我們得要想想,甚麼是「過敏」?過敏(allergy、或過敏反應allergic reaction)者,西醫概念也,是指身體對外來物質的過度反應,這種反應主要是指免疫系統的炎症反應,一般認為與人的體質、遺傳基因有關。

 

比如有人曾經說吃了當歸之後出現了全身瘙癢、紅斑風疹、水腫、甚至抽搐、四肢疼痛,於是就歸咎於對中藥「過敏」,要小心服用。就好像吃抗生素出現過敏性休克那樣的問題。

 

「過敏」本身不是中醫的概念,亦沒有「免疫系統」、「炎症」的術語,在中醫的角度看,假如吃中藥之後出現了「過敏」,應該理解為「不良反應」,說白一點,就是跟「副作用」的意思一樣,就是吃藥後得到了非治療目的的作用而已。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討論過,中藥是不可能有副作用的,這其實是用西醫角度套進中醫的一種誤解。

 

假如我們以「過敏」來解釋這種吃當歸引起的不良反應,其實是等於訴諸無知,是一種不可知論,就是說這些反應根本不可能預知。這其實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,自古中醫在病人吃藥後出現了問題,都會從中醫自身去入手,思考的診斷是否不對證?思考藥物配伍是否不當?思考藥物製作過程是否有問題?……但是現在卻以西醫的一種「過敏」作盾牌卸過了,是否簡單得多?

 

所以,說中藥會導致敏感,就是完全拋棄了中醫的理論了。

 

或者有些人也會替中藥擔心,說現在中藥的生產可能有太多重金屬、農藥,環境污染等,可會導致敏感反應。假如是這種問題的話,這本身也不是中藥的問題了,而是污染物本身的問題。吃了含農藥的生菜出現了過敏,我們不會說是我們對生菜過敏吧!
「中藥過敏」的說法,也是一種以西醫角度去評價中醫的觀點,完全錯誤。假如我們批評西醫,說西藥可以導致陽虛、腎虛、上火、陽亢、心腎不交、脾胃不和……西醫都會覺得不明所以、非常冤枉的!中西醫兩者的範式不同,兩者的概念不宜混用。

 

 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