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能够长命百岁呢?就此问题,岐伯有一句传颂千古的名言:
「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;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」
这句话正反两方面都谈及了。首先我们要避免不健康的因素,这里说的「虚邪」,就是指使人虚弱的病邪。要知道中医所讲的「邪气」,都不是甚么鬼神妖怪,而是「不正谓之邪」,只要是不正常的事物,都叫做邪气。所以又有「邪正不两立」的说法。
「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」,就是形容致病的因素,就好像贼一样悄悄的到来,叫我们要小心防避。世界上有多少贼?我们不知道,贼人不会在面上写着「我是贼」吧!我们不能把所有贼人都收进监牢,但我们能够做好「防盗」措施,就不会被偷东西了。这就是中医的特色观念,外在的致病因素,很多时控制不了,最重要是懂得防避,从自身做起。
防避是相对被动的,从正面的角度看,怎可主动的获得健康?就是要做到「恬惔虚无」。「恬惔」就是安静清闲,「虚无」是心无杂念,说白一点,就时常让头脑一片空白,甚么都不想。只要做到这样,就能使人体真气顺畅,精神内守不耗散,自然不会生病,长命百岁了!
长寿的秘密,简单不简单?都是说起来易,做起来难了!只要我们试一下,安静的坐下来叫自己头脑暂停,就会发现杂念立刻浮现。失眠的人大都是这样吧,一躺下来,脑子却停不了。
现代人生活节奏这么快,身体休息的时候脑子也不能跟随。当然有些人反倒是不希望脑子停下来,觉得不动脑筋实在太浪费了,巴不得连睡觉也要思考;有些人则是控制不了,头脑启动了「自动导航」,想关掉已经不可能。事实上,后者往往是前者的时间久了,才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。就好像有人习惯每天听收音机,现在要你不听了,耳边也总觉得有声音在播放著。
从这个秘诀可以知道,中医的养生法则,最重要是「讲心」。精神的调养是最高层次的健康法门,中国传统文化这么重视修身养性,也是同一道理。
我们再进深想想,为甚么岐伯要说这样一句话呢?也是因为当时的人也面对着同样的困难吧。不论古今,世间上仍有太多烦恼事,人的气血扰乱了,病怎能不生?自寻烦恼,不也正是自寻短见?
要想长寿,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,不过总要有点坚持和牺牲。本来「恬惔虚无」很容易,现在却变成要努力修炼的功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