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. 百病生于气之「思则气结」(中)

24

 

《黄帝内经》里有一句话很多人都听过,叫「思伤脾」,为何思会伤脾呢?中医认为,胃帮助人腐熟食物,产生了精气,之后透过脾帮助「散精」,散精就是指脾使精气向上、向外输布,让人周身得到滋养。假如一个人「思虑过多」,由于上文说过「思则气结」,那就会使「脾气散精」受到障碍,就是脾不能够散精了,那会有甚么问题?虽然消化没问题,但是吸收不了、浪费掉,吃多少也没用。有些人即使吃很多东西仍然身体瘦弱,就与这种原因有关;又俗话说「虚不受补」,为何吃了补的东西却没法吸收进去?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。

假如食物吃下去却无法变成自己的东西,久而久之,气血就会不足了、身体虚弱。所谓「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」,思伤脾之后导致气血偏虚,人体就容易感受邪气,各种疾病继而产生。因此,可以说「思」是百病的源头。

《黄帝内经》还有一句话叫「怒胜思」。想想看,假如一个人思虑很多,杞人忧天,对身边的人过分关心,经常苦口婆心的给人提醒,但别人却会觉得很烦厌,惹人生气,结果往往是被大骂一场,之后思虑就立刻终止,那就可叫做「怒」胜「思」了。确实,要中断「思」的方法,假如不是自己主动的制止念头萌生,则要用比较暴力的「怒」来解决。

怎样可以不用这种粗暴的方法来解决思虑?第一个建议,就是要发现思虑。很多人连自己思虑过度也不知,又如何有动力去解决问题?发现思虑的难,在于适应了,不觉得有问题。就好像城市人睡觉的时候,很多时户外都总有一点噪音,天天如是不觉得有问题,假某天突然到了乡郊旅行,夜间静寂无声的感觉反而让人发闷不自在。其实,我们的脑袋里,天天许多念头起伏,我们都适应了,没有察觉到杂念存在。

不妨先作一个「逛街练习」,就可知道自己的思虑有多严重了。每逢在街上走路的时候,尝试张开眼睛,细心观察身边的风景,同时内心一句话也不说,绝对宁静,也不要浮现出过去的图像记忆。除了眼睛看东西外,也用耳朵听声音,鼻子嗅气味,皮肤感温度。看看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?心中能否保持平静而没有念头萌起?假如平素没有经过练习的人,可能不到一分钟,自然就走神了。走神越快,思虑过度越严重。

当明白到自己确实有思虑之后,还想进一步解决思虑过度的问题?那就需要「静心」的锻炼了。下回再续。

 

李大夫介绍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