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6PD不能吃中药?(下)——中医临床应对

 

中医在临床上害怕面对G6PD患者,主要担心法律诉讼问题。假如用了那些所谓「禁忌」的中药,患者出现了溶血反应,纵使问题不一定跟中药有关,但是却遭到病人控诉,怎么办?

这种问题,恐怕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,因为能够「告得入」的机会非常低。

目前在西医上,或许能够证明某部份单味中药,对G6PD患者可能有影响,至于复方的研究上,则恐怕难以做到。这些方面的单味药物为数不多,大约有十多味,在中医临床时的确可以作为一些参考,提醒我们用这些药时要细心考虑。可是,临床中医甚少会用单味中药吧!尤其是见到G6PD的患者,医师也不会这么笨,特意去开大量的单味金银花给患者吃。
曾经听过一个讲座,是由香港中药不良反应中心西医方面的负责人主讲,他指出由于中药的成份非常复杂,一条复方加起来的变化非常多,根本就是超越了现在科学所能确认的。所以从毒理学的角度来说,很难找到充分的证据,去说明这些不良反应与中药有关系。(当然了,除非医师的用药方式超级大量和反传统,这方面中医界自己本身都会评价自己。)
尤其是中药的不良反应,与中药生产采集、炮制加工、抓药煎药、服药方法,以及个人体质都有关系,所以这不单是中医辨证准确与否的问题,实际上很难有科学的定论。
目前中医虽然没有中医法来保护自己,但是由于西医的法规需要讲求科学证据,所以用西医的法规去控诉中医,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。

 

 

 


 

 

不过,纵使我们知道难以被告,但作为中医的都应该要小心面对这些病人。因为西医诊断了他患上了G6PD,对中医的提醒,就是这种病情可能变化迅速,可随时出现变证。
一方面,诊治时要以中医的思路为主,不要一开始就被病人说「我是G6PD」,思维立刻想到西医的各种机理,尚未辨证就在想甚么药不能开。
中医在看病的时候,要小心考虑会否传变的问题。另外反复从中医角度思考,目前的病机来看,吃药后会否可能出现黄疸?抑或直入三阴?正气强弱、邪正关系等?这些问题都想过了之后,从中医角度确定了疾病的趋势,那就不用担心了。
假如吃了医师开的中药后,出现身体不良反应,我们不是从西医的机理去解释它,而是应该从中医的本源上去找答案。在二诊时观察病人变化的情况,判断有无误治的可能,继而考虑其他与药物生产煎服等的相关因素。

 

 

还有,中医看病,有时候也有医师服药的禁忌。例如桂枝汤后也说禁生冷、粘滑、肉面、五辛、臭恶、酒酪等东西;中医也有五脏病情的五味生克问题要考虑。在面对这些病情容易转化的患者,尤其需要提醒病人注意各种禁忌适宜。

 


 

 

中医面对G6PD患者,还有如何沟通的问题要注意。
首先,任何医师都不可能(而且无可能)逼迫患者服药,患者必须要在知情的情况下愿意吃药。
尤其是这类患者被西医灌输了大量「中药禁忌」的思想后,看中医每多顾忌,作为中医,不是去责骂病人,而是应该从中医角度给他详细解释,解除疑虑。
假如患者不希望中医开上那一类禁忌药物,那么中医就不应坚持用上。这就好像面对素食患者,希望医师不开动物药,那么医师也应该尊重病人的意愿。中药选择何其的多,总有别的药物可以代替的。
假如中医认为自己辨证准确,而且没有其他更好药物选择,还是希望用上那一类西医上「禁忌」的中药,那么中医就应该好好跟病人解释清楚,释除患者疑虑,在处方上的相关药物签字以表示负责,甚至签上知情同意书,保障双方权益。
当然了,签署知情同意书,主要保护的是医师而非患者,因此某程度也反映了医师自己害怕负上责任。假如医师在事前有与患者良好沟通,病人出现意外也甚少会找医师麻烦的。医疗纠纷往往都是沟通不良所导致的。
最后,假如有机会在临床上中西医相互配合治病,我们希望中医能够与西医坦诚相对,互相发挥自己的优势,补充对方的短处。我们应该要正面的看到,面对这种病人,中医具有相当的优势,而非只有药物禁忌需要注意。

 

李大夫介绍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