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長命百歲要講心?

2長命百歲要講心?

怎樣能夠長命百歲呢?就此問題,岐伯有一句傳頌千古的名言:

「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;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?」

這句話正反兩方面都談及了。首先我們要避免不健康的因素,這裡說的「虛邪」,就是指使人虛弱的病邪。要知道中醫所講的「邪氣」,都不是甚麼鬼神妖怪,而是「不正謂之邪」,只要是不正常的事物,都叫做邪氣。所以又有「邪正不兩立」的說法。

「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」,就是形容致病的因素,就好像賊一樣悄悄的到來,叫我們要小心防避。世界上有多少賊?我們不知道,賊人不會在面上寫著「我是賊」吧!我們不能把所有賊人都收進監牢,但我們能夠做好「防盜」措施,就不會被偷東西了。這就是中醫的特色觀念,外在的致病因素,很多時控制不了,最重要是懂得防避,從自身做起。

防避是相對被動的,從正面的角度看,怎可主動的獲得健康?就是要做到「恬惔虛無」。「恬惔」就是安靜清閑,「虛無」是心無雜念,說白一點,就時常讓頭腦一片空白,甚麼都不想。只要做到這樣,就能使人體真氣順暢,精神內守不耗散,自然不會生病,長命百歲了!

長壽的秘密,簡單不簡單?都是說起來易,做起來難了!只要我們試一下,安靜的坐下來叫自己頭腦暫停,就會發現雜念立刻浮現。失眠的人大都是這樣吧,一躺下來,腦子卻停不了。

現代人生活節奏這麼快,身體休息的時候腦子也不能跟隨。當然有些人反倒是不希望腦子停下來,覺得不動腦筋實在太浪費了,巴不得連睡覺也要思考;有些人則是控制不了,頭腦啟動了「自動導航」,想關掉已經不可能。事實上,後者往往是前者的時間久了,才逐漸變成了一種習慣。就好像有人習慣每天聽收音機,現在要你不聽了,耳邊也總覺得有聲音在播放著。

從這個秘訣可以知道,中醫的養生法則,最重要是「講心」。精神的調養是最高層次的健康法門,中國傳統文化這麼重視修身養性,也是同一道理。

我們再進深想想,為甚麼岐伯要說這樣一句話呢?也是因為當時的人也面對著同樣的困難吧。不論古今,世間上仍有太多煩惱事,人的氣血擾亂了,病怎能不生?自尋煩惱,不也正是自尋短見?

要想長壽,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,不過總要有點堅持和犧牲。本來「恬惔虛無」很容易,現在卻變成要努力修煉的功課了。

1. 未老先衰為甚麼?

1未老先衰為甚麼?

在《黃帝內經》開首的第一段文字,黃帝提出了一個問題,他聽聞上古的人都能夠活到百歲,而且身體動作都沒有衰退,可是到了今天,為甚麼人們到了五十來歲,就已經衰弱了?

《內經》的時代,距離我們已經兩千多年了,黃帝說這段話時,是指比兩千年前更上古的時間,而他當時說的「今天」,已經發現這種現象。這一個問題,到現在我們還是非常關心,可是現在五十歲衰老好像是一件常事了,甚至有些年輕人都在概歎,為甚麼到二、三十歲就變老了?活到百歲真有可能嗎?

於是,《內經》中記載了岐伯的回答:「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」

為甚麼上古的人能夠活過百歲呢?道理說出來很簡單,就是因為他們懂得「天道」。這個「道」,就是指萬事萬物的正常規律,這規律體現在人身上,我們就會叫作「生命之道」,或者「養生之道」了。

懂得養生的人,就是懂得按照天道的法則來生活。尤其「節制」二字,是中醫的智慧養生竅門,凡事過猶不及,講求中庸之道。這裡還舉了一些具體例子,主要還包括了三方面:飲食饑飽有節制、生活起居有規律、勞作安逸有節度等,就是飲食、生活、運動三方面,只要都做好了,健康就距離我們不遠了。

但是岐伯還指出了反面情況,為何半百就早衰?

「今時之人不然也,以酒為漿,以妄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滿,不時御神,務快其心,逆於生樂,起居無節,故半百而衰也。」

這種無節制的生活,大家都會感到不健康了,可是在我們身邊,卻有許多人都是這樣過日子:有人爲了滿足食慾,飲食過飽過豐;有人爲了追求享樂,生活沒有規律;有人爲求生計工作忙碌,弄得精神身體勞累不堪,卻又缺少運動……

其實,無論是兩千年前,抑或是今天,情況還是一樣。這就是讀古人書的價值了,《黃帝內經》之所以被譽為中醫最重要的經典,就是因為她講出了千古不變的道理,值得我們反覆細味。

怎樣讓自己活到百歲?下期再談。

(專欄Pdf版本:http://www.vegsochk.org/yueso/ys172/V3-62.pdf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