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疫措施,鼓勵人推卸責任?

【李宇銘博士撰文】

如果一個年輕人,考試成績不好,他辯解說是老師教學不好、學校資源不足、同學們不勤力一起學習……

你也會覺得他在推卸責任吧!

別的學生一樣這樣學習考試,不見得都考得不好。

在疫情時代,各國的防疫措施,也有類似現象——鼓勵推卸責任給他人。

(圖:flickr

一般我們生病了,例如感冒吧,即使有可能是被傳染,大家都知道要自己解決自己的病,或者自己找醫生看病吃藥。

會明白生病跟自己有關,可能是勞累了、飲食不慎了、壓力過大了導致,不只是被傳染。

可是現在疫情出現了,總是傳遞另一種信息:——「如果你生病了,都是別人的問題。」

——「因為社會上還有不少人沒打疫苗,所以疫情還未消失。」

——「因為人沒有注意社交距離,導致病毒散播。」

——「因為有人不習慣戴口罩,增加傳播風險。」

背後反覆傳達一種信念:疫情都是他人的問題,你是無法控制的,一定要政府來介入。

表面好像是說人人都要一起負責,但實際上卻將責任推給他人,而不是自己生病自己負責。

政府、政策來介入,本來是好的事情,可是卻不斷削弱人民的力量,告訴你:「疫情不會自然解決。」

真的是這樣嗎?


可能我們都被渲染太久了,甚至覺得以上說的都很自然,不覺得有問題,那是將謊言當真了。

一個人患病,本身是自己的責任。更何況這次的疫情,對大部分的人來說,感染了都無症狀,或者只是跟感冒沒大多大差別。

總有人會質疑:有些人感染這病之後,會變成重症,那要為他們設想啊!不然醫療系統會崩潰。

可是,難道重症的患者,這是其他健康人的責任?是健康人沒做好防疫,導致有些人得到重症?

這是顛倒因果。

感染之後變成重病的人,是因為他們本身健康不好,增加了醫療負擔,為何需要其他健康人來負責?

當然,在政府層面要平衡各方面的需要,保護弱勢社群,這是無可厚非的,也不是反對要有防疫措施。可是無需要放大疫情的嚴重性,不斷製造恐懼和制約的信念。

這是各國政府常遇到的難題,如何保護弱勢群體,但又不會讓他們造成依賴?


現代醫學(西醫)的局限性,在面對新的疫病,往往感到無能為力、無知、恐懼。

這是由於現代醫學傾向「外因決定論」,認為是細菌病毒等病原導致人生病,因此只要病原變化了,就會感到掌控不了。

相對於傳統醫學,例如中醫、自然療法,較為傾向「內因」才是生病的主因,即是自身健康出現問題才導致染病。

面對生病,你可以有兩種信念選擇:

1. 凡是生病都「可以」自己好過來。

2. 凡是生病都「難以」自己好過來。

你偏向哪種想法?

在疫情的新時代,提醒我們回歸傳統,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,每一個人都有自癒力,面對疫情的考核,就看你平時有沒有準備好了。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