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4日
全仁中医诊所内来了一位63岁的女士,她得了一星期的咳嗽、有痰,其实也没有多少其他不舒服,仔细询问之下,平时容易有头晕、心悸,劳累时候平躺则会觉背痛。
可是,当我们摸她的脉象,看到他脉象「结代」,即是现代一般所说的心率不齐,跳动虽然仍有力,但完全没有规律,时快时慢。这种脉象不得不重视,这在西医上来看属于心脏病,可大可小。而从中医上来看,虽然患者现在没甚么明显不舒服,但是有这种脉象,病情以后可得继续发展。
对于这个患者,我们考虑的,是究竟应该听她说,给她治疗咳嗽,抑或不管她的咳嗽,给她治这种脉象的问题?又抑或是能够两者一起考虑?我们觉得,咳嗽还是比较次要,应该尽量考虑给她治本吧。
经过详细考量,我们开出了《伤寒论》的炙甘草汤,用的是原方剂量,这一个方中药物剂量甚重:
炙甘草60g、生姜45g、党参30g、生地黄250g、桂枝45g、阿胶30g(烊化)、麦门冬45g、麻仁53g、大枣112g,共两剂。
煎服法也跟随原书中是「酒水同煎」,用了当地的一种棕榈酒叫Lambanog,1杯酒加上14杯水一起煎药,煎剩下三杯水,一天分三次服用。
三天后病人来覆诊。她还未开声说话,我们在想,究竟她会怎么样呢?她说:咳嗽已经好了,也没有痰,心悸头晕也都好了,现在一切不舒服都没有。摸她的脉,让我们十分惊讶的是,她的脉率不齐完全消失了!脉象很有规律、有力,是一个正常的脉搏。
这一个简短的病案,一方面让我感受到经方的神效,只两剂药,就治好了这心脏毛病,而且,即使我们不是想治他的咳嗽,却都一并治好了,说明两者有同一个原因,只要找到疾病的根本,那就可以一起解决。还有更重要的是,这病案体现了中医「治未病」的精神,虽然这个病人还未感觉到明显的心脏问题,但是我们透过脉诊及早给她发现了,预防了问题进一步恶化,连患者自己也不知道的!这就是中医的「上工治未病」的精神了,相对于病情到了危重时的妙手起死回生,这种轻描淡写的预防则显得更有意义。
后记:
后来想起,《金匮要略》附方中的炙甘草汤条文说:「《外台》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,心中温温液液者」,可知炙甘草汤亦能治疗咳嗽、心悸之证。
(今年的菲律宾义诊工作,增加了「流动门诊」服务,每周大约有两天时间,出动到某一些村落里,集中为村民服务。)
(流动诊所的服务,让村长与当地组织合作,组织患者集中在某天一起来看病,让我们双方都省却了不少时间,达到了双赢的效果。由于一些村民实在太贫穷了,难以前来我们全仁中医诊所看病,出诊确实将服务带给最有需要的人手中。)
(在村中看病,一大堆人坐在我后面轮候看病,这样看病真是颇有压力的呢!希望尽快给他们帮助,而患者都愿意耐心等候。)
(给患者治疗的时候,很多村民都在围观,中医对他们来说很是很新鲜的概念,值得我们努力推广,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