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7月17日《明报》访问报导
记者:曾眉
中医「学神」出书,问鼎十大好书
「中医好神奇,像宝库般值得发掘!」浸会大学中医及生物医学双学位应届毕业生李宇铭短短几年,从中医门外汉,苦学成准中医师悬壶济世,体会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,并将习医过程写成《中医学神》推广中医学,未料中学生对中医极感兴趣,书出版个多月已被列入教育专业人员协会「中学生好书龙虎榜」候选名单,竞逐本年度十大好书。
中医学源远流长,李宇铭入浸大念中医后才发现习医艰苦,首两年不断死记资料,入学3个星期需熟读人体206根骨头的名字,一年内要认识400味中药,殊不简单。药名、医学名词数之不尽,李宇铭自创苦中作乐的背诵方法,将药效填入歌词中帮助记忆,如将《野菊花》歌词改为「野菊花呀野菊花,清热解毒夸啦啦!平肝明目白菊花……」简单一句歌词,可记下两种药物的名称及使用功效。
脚底针灸治喉咙痛叹中医神奇
李宇铭接受多年理科教育,起初无法接受看似虚无缥缈的中医理念,例如:「中医也讲心肝脾肺肾,但说的是功能,并非西医眼中的器官。」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针灸,曾有一次感到喉咙痛,自告奋勇接受教授针灸,教授只在他的脚底施针,李宇铬大惑不解、半信半疑,「距离那么远,能起作用吗?」翌日竟完全康复,令他惊叹中医的神奇。几年中医学习,他对中西医之间的体会是「锄大弟与廿一点都是用一副扑克牌,只是用不同的方法去做,目的同样是治病」。
自幼愿望成为飞机师或西医的李宇铭,现在却成为中医。他自言于预科时对中医一知半解,适逢浸大开设中医课程,加上政府大力提倡,觉得「中医也可以拯救人命」,决定在大学联招报读中医,展开学医之路。学习中医必须了解中国文化、古籍,理科出身的李宇铭较少学习文学,初时面对「一大堆」古文,自然感到相当吃力,但接触愈多愈发觉个中趣味无穷,毕业应考中医执业试前,更决定攻读硕士,专门钻研中医古籍。
明报记者曾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