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本科教育存在的6大問題(下)

2011年8月4日《中國中醫藥報》刊載

 

中醫本科教育存在6大問題(下)

 

李宇銘 北京中醫藥大學

  課程設計忽略中醫的綜合性

  現代高等中醫教育由於種種原因,對自身的教育背景和學術背景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,直接採用了西醫學科教育模式。而中西醫建立於不同的文化上,更是兩種不同的科學,因此以西醫模式設計中醫課程且忽視中醫學本身的特性,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。

  在專業教育中,學科的專業知識是內容,教學方式是形式,在教學形式與內容的矛盾統一中,應是內容決定形式,形式服從內容。中醫學專業的教學模式,必須以充分尊重、服從並完整體現中醫學理論為出發點,以增強學生的中醫學理論修養為根本。

  中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,以醫學為其主體,有機地融合了古代哲學、天文學、氣象學、道學、心理學、養生學、社會學等學科。用西醫方法來設計課程,實際上是放棄了它多學科、多學術綜合的特色。更由於其完整性,從《黃帝內經》分化出來的《中醫基礎理論》,始終不能概括《內經》中的所有內容。由於學科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,把中醫本科課程的臨床分科也按照西醫般分為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科等,這必然造成學科之間的學習內容大量重複,浪費時間。加上中醫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,理論不能脫離臨床,它不同於西醫有明顯的階段性,從假設到試驗再到理論,可以清楚地把實踐跟理論分開學習。如果把中醫理論跟臨床實踐分開,必然導致臨床水平下降。

  不過要特別說明一點,中醫自古以來是有分科的,這是隨着學科的發展而出現的,中醫的分科本身並沒有問題。但在本科教育中,由於不是以培養專科醫生為目標,所以不用這麼仔細地分科。

教材存在脫離實際等問題

 

國家統一編寫的教材,自20世紀60年代第一版出版後到現在的第七、八版,很多不能連續使用兩至三屆教學周期。這正表明中醫教材存在許多問題,曾有很多學者從不同方面討論過,總結出的問題包括:與臨床脫節、內容重複、欠系統性、偏離本源、教材西化和內容陳舊等。

 

首先關於教材脫離實踐的問題,由於中醫的理論跟臨床很難分開來,因此按照西醫的分科方法編排,必然導致這個問題出現。加上教材內容受專家個人經驗的影響,使中醫理論經驗化,沒有全面反映出中醫經典的思想,也沒反映現代臨床的真實狀況。另外有些教材,編寫的人缺乏臨床實踐,亦沒有經過嚴謹的理論考證,必然導致教材質素下降。

 

以六版的《中醫內科學》為例,其中欠缺了最重要的病機分析,這可是中醫辨證思維最重要的部分,沒有了就等於讓學生只會“見證就治”、“方證相對”。如內科學中的“分型論治”,把治療感冒分風寒、風熱、暑濕、外寒內熱和虛人感冒等證型(這是中醫理論經驗化的典型例子),但誰不知中醫運用辨證論治時,情況是千變萬化的,肯定不只幾種類型,如果只是為了便於學習而把中醫簡單化,這等於把中醫理論下降到經驗水平上,不利於人才培養。

 

關於內容重複的問題,中醫的每一個分科,雖然有其獨特性,但在基本理論、理法方葯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,如此細分科目,最終導致教材內容重複。另外,由於各教材是分開編寫的,大家各自為政,使學科與學科之間欠缺關聯或出現邏輯概念上的矛盾,內容前後不符,割裂了中醫本身的系統性、綜合性、整體性。

 

還有內容陳舊的問題,中醫教材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,如中醫兒科學教材所選的傳染病病種已不適應臨床需要;溫病學教材只能反映清代水平等。即使是中醫用的西醫教材,也存在內容陳舊,不能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問題。

 

真正的教材,除了用於培養學生外,更應反映當代該學科的發展水平。應該總結出歷代中醫理論的發展,並且適合現代的需要,從而精要地編寫而成。

 

 

欠缺方法論及中西醫比較課程

  中醫學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,是有別於現代主流醫學的一種系統科學。由於學校所招學生多為理科生,加上社會上流行科學主義,中醫學生又同時學習西醫科目,這使學生容易混餚中西醫概念,甚至降低對中醫的興趣和信心。正如錢學森所說:“現代高中畢業的學生到中醫學院後,讀到中醫的經典著作是很困難的,不要說古文言文字問題,整個思路都對不上號。”

  現在,中醫本科沒有一門關於方法論的專門課程,即使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五行篇,也只佔全書相當少的部分。這種情況其實是典型的“重用輕理”,忽視中醫方法的本原而只重實用。要知道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、改造世界的方式或方法的理論。古代師承教育時,因為沒有受着西方科學文化的思想衝擊,學生比較容易明白中醫的科學方法是什麼;但現代的高等教育人才,因為環境的不同,必須掌握方法論的知識,才能推動該學科的發展。高等中醫教育中沒有設計方法論課程,必然給學習中醫造成很多困難。

  同時,如要明了中醫跟現代科學的關係,更應學習現代的系統科學知識,如控制論、信息論、系統論、模糊數學等;再加上中西醫比較學課程,讓學生了解中西醫之間的關係,對學習中醫、加強對中醫學的信心有重要幫助。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