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14日
来到菲律宾义诊已有三周了,一直忙着天天看病,终于能够抽空写一下感想了。
(诊所开张合照。作为先头部队的两位同伴——洪俊强医师与陈楚为医师。)
这次已经是我第五次到Infanta义诊,这里的空气有一种熟悉的感觉,回到这里的事物依旧,好像去年的义诊就像在昨天,动人故事历历在目。
今年在诊所看病,却与去年感受很不一样。可能是去年首次感觉到中医那种神奇的效果,当今年见到类似的病人时,已经不再如此「惊叹」,只觉得中医本当如此。就好像去年看过一位心脏病心绞痛八年的病人,他每天发病四次但却无法治愈,我们开两剂药(不到40元港币)就治好了,当时我们都赞叹不已!可是到今年,我们已经看过起码四个类似的心脏病人,却都一一简单地治好了,我们都觉得:中医本身就是这样吧!不再觉得这是「神奇」!
(当地诊所的样子,坐在我对面是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。)
哈哈!当然,中医还真是十分厉害,透过服务别人,却让我们学得更多,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,我们有了深深体会。以后分享其他感受吧,今天先说一个医院会诊的病案——
在八月一日,我们第一次到Infanta当地的医院会诊,诊治一些疑难病人。由于当地医疗设施不足,许多病人到医院以后,都不一定有方法治疗。
患者是一位54岁的男士,在14天前因为高烧入院。他是一位渔夫,发烧之前如常出海工作,回家后就开始发病了,至今仍然一直高热不退。西医诊断为怀疑为“钩端螺旋体病”(Leptospirosis),但是除了一般输液治疗以外,却没有更好方法,患者每天只是在等待发热能够消退。
当我们走到患者的床边,触摸他的皮肤,发觉周身发热,今天测体温为38.6度,患者说有出汗,但是皮肤却触之干燥,诉说身体中有火烧感觉、不欲穿衣,没有怕冷,但有头痛、口渴而不多饮,大便尚可,能1-2天一行。舌淡红苔薄白欠润,脉洪大。
(照片中这位就是发热的病人)
由于病情较为典型,就上述的资料,假如熟悉《伤寒论》的中医,都知道如何辨别,于是我们选用「白虎汤」给患者治疗,按照《伤寒论》的原方剂量:知母90g 、石膏250g、炙甘草30g、粳米100g,1剂,以水10杯,煑米熟,汤成去滓,每次温服1杯,每隔4小时服一次。我们还特别替患者煎煮中药,中午煎好后,立刻送到医院给他服用。
(煎好药以后,我们还送药上门。注:图中的电子煎药壶只是用作盛载药物,我们是在诊所内给患者明火煎药的。)
第二天早上9点到医院覆诊,患者已经服药4次,服药后患者自觉热退七成,药后觉周身舒畅,头痛已除,大便昨天至今已有两行。触摸他身上的肤,已经不觉发热,皮肤亦有湿润感觉,脉象已经不洪大而只是浮数。现在患者说只余下胃脘及腋下发热,且有身体疲乏。
由于患者仍有余下一次汤药可服,看着他当场服下汤药,并且嘱咐勿吃肉,饮食宜少而清淡,勿过劳、宜静养,以防劳复食复。近日碰到患者的一位家人,他十分感谢我们的帮助,原来患者当天已经病愈出院,回家后很快就恢复健康正常生活。
这一个病案,完全感受得到中医治病的「威力」!在这样发烧已经有两星期的病人,却给中医用一剂药就治好了。就连在医院内的药剂师亦对我们刮目相看,询问我们可否提供「处方」,赞叹中医实在厉害!
后记:
替病人覆诊的时候有一件小趣:患者的老父亲在医院中伴随照料,可是因为他有血压高而感觉不适,见我们给患者的药物相当有效,于是他自行服用了我们给患者的白虎汤一杯,竟然,服用之后觉身体不适亦有所减轻!这就是在当地的一种文化,假如一些草药有效,他们就会给家人一同尝尝看……
(注:白虎汤的煎服法,按这一次的煎药经验,煮米熟了以后,当能剩下6杯汤药可服,故此即使患者父亲服用了一次,患者仍有5次可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