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診與聞診,都是醫生能夠非常善用自己的視覺與聽覺,所面對的都是一些非常客觀的資料,相對來說,問診和切診就容易不客觀了。
脈象雖然也是客觀實在的東西,可是脈診的判斷則容易主觀,脈象不是顯露在外能夠誰都看得到的,要透過醫生的手才能夠判斷,那麼就相對容易不客觀了。相對於望診,醫者說出氣色的判斷,客觀的話就可以人人看到,沒有甚麼特殊技巧。你看同一個人的脈象,不同中醫把出來的可以不同,就知道這個主觀是甚麼意思了。
切診最重要的是練習指下的觸覺,某程度來說,更強調手指的技術、技巧。中醫較少單用脈來確診,準確的說,中醫的診斷強調的是「四診合參」。而傳統中國文化,都認為「道重於術」,脈診這樣是技術性較強一點的東西,所以就要排到後一點了,而望診和聞診是直接進入中醫的「道」的,能夠與陰陽五行直接對應(五色、五音與五藏對應,而脈診則無相關直接理論),所以它是更高級的診斷方法。
再說,脈診在臨床應該是在最後一環,那麼既然它的主要任務是用來「確診」的,是給醫生用來進一步肯定自己的診斷,那麼,假如一個大夫的望診、聞診能力已經很好,何必要再進一步去給自己肯定?這就是所謂「望而知之」的意思,望而知之是指單純依靠望診就能夠作出診斷,而不需要其他診法。也所以切診就變成最後的「巧」了,或者也有「花巧」的意味,可以是最後的一種裝飾。不是這樣嗎?現在有些中醫其實不太重視脈診,可是看病仍然給病人摸脈,擺出一個模樣,目的就是讓患者信任。
【李大夫介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