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學病案」的好與壞?

 

不少中醫強調,學習中醫必須要「看病案」,認為從病案中學習是提升臨床水準的重要方法。對於這種觀點,也是有不少爭議的。就好像上文「抓主證」的對與錯一文中所說,由於病案所記錄的東西,基本上可以說是「主證」,所以就存在相同的問題。

 

或許有人認為,只要在病案中寫詳細一點,不像古人寫病案這麼精煉,那就可以了吧?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想可以用繪畫的比喻理解。

 

就好像一幅「蒙羅麗莎的微笑」,你可以用文字給她形容,是一個貴婦人,棕黑色的長髮,眼神幽怨,嘴角微微向上翹起,右手搭著左手……儘管你寫上上萬字去描述,假若你跟一個沒有看過「蒙羅麗莎的微笑」的人,去用上述文字描述無數次這一幅畫之後,他能夠在腦海裡面生成這一幅圖畫嗎?必然是不可能的。莫說是這一幅畫,即使是簡單的一些線條圖形,都不可以轉化成文字的,圖畫與文字還是兩種不同的媒介。

 

就如中醫看病,望診就好像看病人的臉當做成一幅畫,病人整個臉部的氣色,當我們用文字去說出來,例如說,當我們說這個人臉色偏黑,可是「黑」這一個概念也包括了好多不同程度的黑,幾個醫師聽到則形容之後,甲醫師與乙醫師和丙醫師,他們各自在腦子裡面所想到的黑色,都不一樣。

 

簡單一點的說,中醫在寫完病歷之後,病人的「整體」能否透過你的文字而「再現」出來?從前述「抓主證」與「圖畫與文字」的比喻來看,我們知道用文字來形容圖畫,其實只能夠描述「主要特徵」,因此圖畫的整體就無法呈現出來了。

 

所以,《道德經》所以說: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,禪宗之所以強調:「不可說」,就是指當我們用語言文字去嘗試解釋「道」,必然不是道的全部,所以一說出來就錯了。

 

那麼,究竟從「病案」裡面是否能夠學好中醫?我想大家都有了多一個角度去思考了。

 

 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