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饭气攻心?

【医博知源 · 李博士《信报》专栏】

很多人以为,身体疲累的时候,吃东西能够补充气力,却没想到身体疲累的原因,可以是吃太多导致!无疑饮食可以补充人的能量,但是吃多少才「合适」?可能我们从未想过,只是觉得「吃饱」就够了吧?可是有些人经常吃很饱也不长肉,或者吃得多也经常缺乏精力,可知吃饱并非健康的指标。

2438467223_4c81fdc4d6_z

图:Flickr

许多人在吃饱饭之后,出现俗谓「饭气攻心」的现象,就是吃饭之后觉得神疲乏力欲睡,中医上称为「气虚」的表现,吃饱为何反而导致人气虚了?这是相当有趣的问题!首先「饭气攻心」这句话颇为耐人寻味,这并非中医术语,但「饭气」这种表述方式,又很像中医经常说的「气」,「气」这个字内有「米」字,本意即有从「饭」产生供养人之「气」的意思,广义引申为各种食物之气、天地之气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有一段话说:「食气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」,描述了食物进入胃产生了气之后,这「食气」可以上行到心,通过血脉流通周身。但要注意的是,这段话并非指「饭气攻心」的不适,是气血流行到心与血脉的过程,这生理过程不应该出现头晕欲睡,反倒应该气力充沛才对。「饭气攻心」这句话,需要以其他角度作理解。

 

 

消化也要耗伤气血

 

虽然我们觉得,吃饭能够补充人身的气血,但别忘记,食物进入身体,首先需要在胃肠消化,透过人自身的气血去将食物「化成气血」(中医称为「气化」),如果人的消化力弱,你吃下甚么就只能拉出甚么,无法化生气血。如果我们吃了难消化的食物、或者吃得太多,在食物还未化生成气血之前,就先耗伤自身的气血。道理就像你要外出吃饭,但前提是必须要翻越一座高山,你还未补充体力之前就必须先要付出气力。

所谓「饭气攻心」就是因为吃太多,反使正气变得虚弱!其实并非真有「气攻击心」,反倒是气不够给予心,导致心变得虚弱。吃太多不单使胃肠虚弱而出现短暂的疲乏,长期如此更会产生各样的病情。吃太多后消化不好,导致食物积滞,吃不下、便秘、腹胀是常见的病情。如果胃肠虚弱,水也不能消化,水就会流到周身各个部位,造成中医上「水湿痰饮」的病证,常见的如鼻敏感,鼻塞流涕,就是水向上流;水能上行其实还反映身体不算太虚,如果正气更虚的,水就一直往低处流,从上到下可能出现的病证如:容易咳嗽、气短、哮喘、心悸、胃胀、胁痛、肠鸣、腹泻、尿频、水肿、湿疹等等。

当然了,无论你患哪种病,只要少吃一点,谨记每一顿饭最多七分饱,是长寿健康的不二法门,少吃能治百病,真是自古教下的宝贵智慧。

 

载于2016年1月15日《信报》

 

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

隔周五刊登

 

李大夫介绍

nsl486-viva-voce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