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「煮面」谈中医学习过程

 

相信每个人都有煮面的经验,就算厨艺怎样初级,也总会试过煮方便面吧!煮方便面当然简单,水煮开了,放进去煮2-3分钟就可以,也真没甚么技巧可言,但是世界上的面条可多了,粗面、幼面、宽条面、手擀面、油面、拉面、义大利面……要数下去恐怕没有数完的一天。

 

有一次我煮一种新买来的面,放在锅里面煮的时候在想,应该要煮多久才适合呢?于是就想拿包装袋出来看看。可是,当想动手去找的时候,我又想,没有这说明书的话难道我就不懂煮吗?非也,要写这个指引出来的人,肯定也要经过自己的体验,才能够写出这个说明。那么,过去的人是怎样判断这面条要煮的时间?肯定是经过自己亲眼观察,要用多少水、多少火力、加甚么调料,不单眼睛观察,还用鼻子去嗅,用筷子搅动,知道面条变成一种甚么的柔软度,最后甚至用口尝尝,那么就知道面已经熟了。

 

想到这里,一下子让我联想到学习中医!学习中医的过程也是如此,中医要怎样学呢?我们初学的时候,很希望看到一些「说明书」,教我们甲病怎样诊断、乙病用甚么方。初学者往往如此,看着菜谱来做饭,那很正常。可是这只是一个入门、一个踏脚石,大厨师做饭的时候,脑里面所有菜谱和做菜技巧都全有了,肯定是心领神会,不用想「煮这个面要用多少时间」这样的问题,因为他一看就知道了。这也像爬楼梯一样,当你用楼梯爬上楼以后,楼梯就可以拆掉了,再没有用处,也就是「手中无书、心中有书」的境界。

 

比如说:「煮意大利粉要7分钟」,这样的一句话,其实是一句非常粗浅的总结,它可以教会你做出能吃的意大利粉,但是却不能教你做出好吃的。因为它没有告诉你为何7分钟就是最适合呢?就是怎样去判断好吃的意大利粉的样子。所以,这样的标准指引,可以是初学者的一种参考,假如要成为一个大师,还是必须把这些都忘记。

 

可惜的是,当代中医的发展,总是希望制作出这种「煮面的说明指引」。中国人总是很流行甚么都要「标准化」,中医也不例外了,甚么病也来制作一个标准的「治疗常规」,有多少个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感冒、治感冒分多少个类型、用多少个方……这些所谓「标准」,对初学者可能还有用,但是要成为一个能融汇贯通的「明医」,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,强调「标准化」实则成为了中医的一种「僵硬化」。

 

其实想深一层,有了这一类的指引,往往容易指引我们走往错方向。过去的人煮面都不会说要煮多少分钟吧,都是亲身看着来煮就可,可是有了这种「多少分钟」的指引,反而让我们忘记了「多少分钟」是怎么来的,「面是怎样煮成的?」这一个复杂的根本问题,最后却忘记了。

 

学习中医,我们需要直接的从现象去观察本质,就如近代现象学所提倡的一种态度,我们要排除一切固有的概念和理论,向对象进行本质直观。需要有亲身的体验和感悟,问鼎中医的根源,使其理融会于吾之心。

 

 

李大夫介绍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