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本科課程該如何設計?

現在的中醫本科課程,問題真是太多太多了,數不勝數,在《中醫本科課程問題及改革建議》一文中已有詳細論述。

有人問我:假若給你重新設計一個本科課程,你覺得該如何設計?中西醫課程比例如何?

這一個問題也實在問得太大了,課程設計本身應該是「教育學」研究的內容,是一個很客觀的科學問題,要遵循中醫的科學原理來設計課程,這可得費一番功夫了。

至於中西醫課程的比例,現在中西醫課程比例理論上說是7:3,但有人研究統計是說5.5:4.5,實際上肯定是4:6以上的了!因為,不可以單看課程時數的多少啊!現在的中醫理論課程中間又有不少西化內容,在中醫院臨床實習實際上學西醫的多,那麼整個中醫課程,都不知道有多少可算是中醫!事實上,就算現在搞一個10:0的純中醫課程,也不可能是純中醫的了……

中醫經過了這麼多年西化的道路,要重新找回中醫的根本、正本清源,真是很難的事。


假如不談具體課程內容,而只說設計課程的理念,倒是可以談談某些個人想法。我粗略想起碼有4條原則,都是按照傳統中醫學習的方式來提出的:

一、因材施教

每一個學習者的能力、喜好、切入點不同,也要看他與老師的互動結果。因材施教其實就是一對一、或者最多是一個老師對幾個學生,大家關係密切,互動學習。

二、不要講課

既然上大學了,就不用老師再給你講課吧。傳統中醫師承教育,絕大部份都沒有老師講課的時候,就算現在的西方名牌大學都是如此,有問題就自己主動提出吧!一個孩子習慣了被餵食,就不會習慣自己拿起餐具吃飯了。已經是大學生,就應該戒掉填鴨式教育,鼓勵主動學習。

三、直面原文

既然現在的教材這麼多問題,而現在要我們重新寫一本超時代的教材又似乎不可能,那麼我們學習中醫,還是回到所有中醫古籍的原文去吧!直接面對一手資料,比二手資料要好多了。將「研究」和「學習」合併起來,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「研究」的方法,懂得如何面對古人。長期吃別人消化過的高營養品,以後自己的腸胃就不懂消化粗糧了。

假如有教材的話,就最多只是作為概論、導論、引言。比如中醫內科學,就只看每一個病的前面介紹,後面甚麼分型的都不要吧。

四、自選科目

既然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、喜好、興奮點不一樣,那麼就應該按照自己的進度來學習,不用追求人人一樣(人人一樣只是為了方便管理),不用一個學期全班同學學習同一門課。自古中醫都有學習「四小經典」與「四大經典」的「先甜後苦」和「先苦後甜」的爭論,其實兩種學習方式都可以嘛,誰說一定要先由淺入深?

尤其是在大學本科的學習,重視的是思維方式的建立,而不是知識的灌輸了。讓同學多選修不同其他學系的學科,尤其能夠開闊視野,補充學習中醫之前應該有的文、史、哲基礎。

 (本文寫於2010年12月3日)

 

李大夫介紹

nsl486-viva-voce01

Comments are closed.